近日,大山深处的商城县李集乡韩楼村,已是绿色葱茏,繁花盛开,春意盎然。
“从贫困村到小康村,路变宽了,水变清了,村变美了,人变富了,日子越过越有滋味,咱村的群众都说这就叫’幸福感‘。”谈起近年来村子的变化,村党支部书记周乃武滔滔不绝,
让超过全村四分之一的人口实现稳定脱贫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,韩楼村筑梦小康的这几年,成果丰硕而步履坚定。
环境改善,村庄美起来
初春的韩楼村美得像一幅画,群山苍翠,溪水潺潺,散落在一个个山坳间的村庄像是一颗颗珍珠,被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串联起来。
“但以前的韩楼村又破又穷,环境脏乱,污水横流,每四户群众中就有一户是贫困户。”韩楼村党支部委员张善合感慨道,总面积11 .5平方公里的韩楼村,山林面积12000余亩,耕地不足2100亩,出门是山的窘境让交通问题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拦路虎。
搞调研,做规划,上项目,2018年,一条硬化宽度达7米的旅游路穿村而过,随后更是实现了“组组串”“户户连”,道路两边还种上了行道树,安装了太阳能路灯,村民出门见路,抬脚上车,彻底告别了“行路难”。
不仅仅是道路,近年来,在县乡支持下,该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整修渠塘堰坝,实施电网改造,兴建农村书屋,户户通有线电视、宽带网络,吃上了自来水;村里还在集中居住区建设文化广场,安装健身器材,打造绿化小品,昔日的脏乱差山村旧貌换新颜。
“硬件”好了,“软件”也得跟上。该村积极推进河道、道路、村居环境治理,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,聘请保洁员常态化管护卫生,推进移风易俗,倡导文明新风,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,群众爱护环境、讲究卫生成了自觉。韩楼村还先后获评河南省人居环境示范村、省级森林乡村。
“天天就像生活在大花园里一样,日子是越过越舒坦。”韩楼村村民刘本龙笑着说。
产业振兴,群众富起来
一年之计在于春,这几天,韩楼村全富家庭农场花木基地里一片繁忙,数十名工人正在田野里、荒坡上挖坑、运苗、植树、浇水。
“我在农场干了两三年了,除草、栽树、养鱼,啥都干,每天工钱100块,还管午饭,一年能挣一万五千块钱左右。”68岁的脱贫户周世干告诉记者,和他一样在全富家庭农场通过入股分红、务工等形式实现增收的贫困户有80多户,如今全部脱贫,圆了小康梦。
“以前韩楼村是‘靠山吃山‘,不少群众靠砍树卖树挣钱,可树越砍越稀、钱越挣越少;现在还是‘靠山吃山’,但却换了‘吃法’,是通过保护大山、发展绿色产业,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。”该县县委统战部驻韩楼村第一书记刘斌介绍说,以全富家庭农场为例,仅今年春天就新栽种红叶石楠7万棵、桃树1000多棵、葡萄树700棵。
该村充分发挥山区村优势,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、养殖业,积极培育发展全富家庭农场、老龙角茶叶合作社、周氏农场等多家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带动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、发展产业,全村初步形成了以板栗、茶叶、稻虾共养和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矩阵。
家家有产业,户户能增收,截止到2020年底,韩楼村162户贫困户600余名群众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,产业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。
党建引领,民心聚起来
农村要发展,农民要致富,关键靠支部。近年来,韩楼村通过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,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,增强了村“两委”在群众中的公信力、凝聚力和号召力,形成了干群同心合力抓工作谋发展的喜人局面。
“我们村有51名党员,如果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,解决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。”周乃武告诉记者,该村将党员教育和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,通过党员亮身份、亮职责、亮承诺,激发党员的荣誉感,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村里各项事务中去,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。
为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保障,该村从加强村“两委”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入手,在“三重一大”事项决策、实施过程中严格“四议两公开”,通过党务、村务、财务、政务的依法依规公开,大事小事都能虚心接受群众监督,做到“给群众一个明白、还干部一个清白”。
“这些年村里的变化让我们感到美气,党员干部带头干让我们心里服气,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村里一年一个样,我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。”韩楼村栎湾组群众吴平笑呵呵地说。
(商城县委宣传部供稿 杨绪伟)
来源:中国搜索网